九九公文网 >心得体会

腊八作文参考6篇

作文让我们有机会探索不同的主题,激发了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写作文的魅力在于它能启迪读者的思维,促使他们产生新的见解,下面是九九公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腊八作文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腊八作文参考6篇

腊八作文篇1

笑声是生命的点缀,而美食是点缀的色彩。丰衣足食的人一般都是身心健康的,因为厨房里锅碗盆吹成了一首洗涤心灵的交响曲。我今天要讲述的就是令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一绝——腊八粥。

许多的食品做法都很令人恼火,因为太烦了。奇异的美味腊八粥却是个例外,它的味道香甜可口,令人陶醉。做法却极为简单,只要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杏仁、桂圆合并在一起,煮成一锅,让它们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股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勺大勺朝口里灌呢!

所谓的人靠衣装,树靠皮,现在应该添上一句“食靠相”了。腊八粥的样子就好似一个粗鲁的大汉,脸上长满了大豆子,这有白色的斑点,那有黑色的大豆,这样子的确使人不堪入目啊!

虽然做法简单,一看就会。可吃起来时,还是有点讲究。我的吃法主要是先吃枣。那大的枣的样子可不怎么样,想想都知道,在锅里泡了那么久,又叹息了那么久,能不大吗?但吃法讲究的就是枣越大越好。因为这样一来,枣子里面的甜水也越多,轻轻咬上一口,香甜的口感快速充满你的味蕾,浓郁的气味在口中久久不舍散去。再狠狠地吸一口,温暖的汁水缓缓从咽喉里划过,灵动得像朵花儿,优雅得像只蝴蝶......

关于腊八粥还有一个遥远的传说。在安徽凤阳,小时候的朱元璋家境非常贫穷,为了维持生计,到富裕人家放牛,却因犯了错,被关到了一间小破屋里,还被打了一顿。当被关了两天两夜时,朱元璋非常绝望。忽然,有一只老鼠跑了出来,钻进了一个洞里。朱元璋心想:抓只先充饥。他找来一个破铲子,顺着老鼠洞往里掏,却发现老鼠没了,却又大米、豆子、栗米、红枣、芋艿,这应该是老鼠的粮食包。朱元璋喜出望外,连忙捧起来,装在破锅里,又想法子弄了些水放进去一锅煮。结果煮成了一锅乱七八杂的粥。朱元璋一口吃下一碗,味道香极了!觉得从来没有吃过这么有味道的东西,并呼呼大睡了起来,并在心里将粥取名为“腊八粥”。

我爱你,甜美的腊八粥!你是我国从古至今的“活化石”。我爱你,简易的腊八粥!你的身体已融入我的心扉。我爱你,腊八粥!

腊八作文篇2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人们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腊八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

腊八节的习俗——祭祀

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chān)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或者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花样繁多,品种各不相同。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很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等等,总计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作文篇3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

腊八作文篇4

记得在六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带着我们过了一个不一样的腊八节。

这周放学前,班主任拎着两个大袋子进了教室,面带微笑地说:“下周一就是腊八节了,我决定大家一起在学校过一个有意义的腊八节!这里有几袋腊八粥的食材,下面我发给几名同学带回家,用水泡好,下周一带来,在班上煮,还有几个同学,下周一负责带锅……”听到这番话,同学们的兴致一下子高了起来,七嘴八舌地讨论下周一的腊八节。而我,被分配到了写春联的任务。一放学,我立刻就冲回家,开始练习春联。

这天是周一,我带着春联纸,毛笔,墨汁……去上学了。一进教室,节日的气氛立刻便向我涌来。装饰品挂满了教室,锅里的腊八粥正冒着热泡。趁着同学们还没来,我拿出毛笔和红纸,开始写春联。十分钟后,我将写好的春联贴在门上,顿时,腊八味更浓了。同学们陆陆续续来了,一进教室都会不由自主地嗅嗅鼻子:“嗯,什么味?真香!”接着,每位同学都分到了一碗腊八粥。这时老师进了班,笑道:“同学们,腊八粥好吃吗?”“好吃!”“那大家想不想看表演呢?”一听有表演看,同学们又不安定了。“大家安静一下,表演马上开始。”话音刚落,两名主持人便走上讲台,拉开了表演的序幕。朗诵,歌唱,舞蹈,精彩不断,同学们的兴致也不减,手中的腊八粥渐渐凉下来都浑然不知。

两小时在不经意间便从我们身边溜走,表演也逐渐到了尾声,同学们的热情却还是那般高涨。这次腊八节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直到现在,我也依然铭记。

腊八作文篇5

东西生明,时光速流,又是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在春节来临之前,第一个小节便是旧历年的腊月初八,按家乡的俗称叫做“腊八”。“腊八”在我的印象里有着很深的记忆。因为“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哦,每逢此时,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

我小的时候,家境虽不很富裕,但我的妈妈仍会把每一个节日都过得丰富甜美。记得腊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妈妈安顿我们几个兄妹:明天是“腊八”,要早些起来吃“腊八粥”。妈妈说着,像变戏法一样拎出一包红枣,我们高兴得如馋猫一般,在炕上打着滚,嘴里还“噢噢”地叫着,想要几粒打打牙祭,妈妈却在这叫闹中把几颗最大的红枣悄悄塞给了我,哦,那一瞬间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了……妈妈准备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红豆等东西,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一次叮嘱我们早起,并说否则会变成“红眼睛”的。当然这一说法源于何处实在无处考证,因为我第二天还没见过某个人因在“腊八”这天没早起就变成“红眼睛”的。“腊八”这天,妈妈总是起得很早,当我们还在香甜的酣梦中就隐隐听到了那“呼哒,呼哒”的拉风箱的声音,“呼哒,呼哒……”听来是那么悠扬,那么绵长,那么温馨……天还没有放亮,但红彤彤的灶火将屋子映照得灿烂美丽,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妈妈便开始喊我们起床。当我们洗漱完毕怀着喜悦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着妈妈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历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哥一边吃一边还不安分地将碗里的粥用力抛向空中,而最让我佩服的是那被抛起来如球一样的粥竟每一次都准确无误落回到他的碗里,简直像耍杂技,而我学了几次不是把粥抛到炕上就是抛到后脑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声。妈妈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这时节,屋外往往是寒风呼啸、冰雪严寒,而屋里的我们却沐浴在妈妈温暖的目光里,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喷喷、热腾腾的粥,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情景啊!

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腊八粥用的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少了几样味道……哦,当我在纷繁俗尘的生活中一身疲惫时,我多么想沐浴在妈妈那温暖的目光里再吃她做的一碗“腊八粥”哟!

腊八作文篇6

腊八节由来有各种各样说法,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两种说法吧!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中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朱元璋竟然从监牢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怎么样,听了我介绍是不是现在就想喝一碗热乎乎腊八粥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美丽的春天作文参考6篇

下雨了,我作文参考6篇

感谢的作文600字参考6篇

除夕真热闹作文参考6篇

400字的写景作文参考6篇

好老师作文400字参考6篇

校园的生活作文参考6篇

拥有阳光的作文参考6篇

2023年抗疫作文参考6篇

有关友谊的作文参考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253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