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公文网 >心得体会

长征五号首发心得体会6篇

如果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没有直接梳理好内心感受,那它的价值是不够高的,只有对事情的发展过程有深刻的理解,我们才能写出优质的心得体会,九九公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长征五号首发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长征五号首发心得体会6篇

长征五号首发心得体会篇1

今天凌晨2时38分,搭载于“长征五号”上的“远征二号”将一个“小家伙”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位小家伙叫“实践十七号”,是一颗同步轨道新技术试验卫星。而搭载“实践十七号”卫星的航天结构,是中国航天结构技术领域的原创突破。这项被命名为“天方一号”的新概念航天结构,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自主研制。

遥测数据表明,“天方一号”在火箭起飞、级箭分离、星级分离、卫星太阳翼展开等过程中,呈现出优异的减振性能和电磁兼容特性。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相关专家表示,“天方一号”研制成功并通过发射技术验证,对提高航天器有效载荷比、延长航天器工作寿命、缩短航天器研制周期、拓展航天器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在新概念航天结构技术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

“天方一号”采用多功能一体化设计,主要由轻型复合承载结构、高分子多功能支撑结构群、聚合物固态锂离子电池模块、振动与温度监管装置等组成。它集高强度承载、反对共振控制、结构化能源等功能为一体,在承载、减振、能源、热控等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锂电池异构成型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关键技术突破。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相关专家介绍,传统航天结构设计存在部件功能单一、单机数量多、空间利用率低、冗余质量大、设计制造周期长等诸多局限,严重制约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结构技术创新团队从1996年开始对此进行研究探索,突破并掌握了高载荷比、高能量密度比、多功能一体化的新概念航天结构技术,自主设计并研制出兼具力能与环境管理的一体化多功能航天结构,具有数据处理、信息融合与天地交互综合功能的数据处理模块,集能源管理与控制、电性能检测与调理、信号传输与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电源管理模块。

“天方一号”完成发射阶段技术验证后,后续将伴随“实践十七号”卫星进行新型结构化能源模块的在轨技术验证。

“实践十七号”卫星如同一个“小型实验室”,试验的项目可谓“高精尖”。

揭秘“实践十七号”卫星

“实践十七号”是一颗同步轨道新技术试验卫星,采用东方红四s平台,体重近4吨。它是我国已成功发射并在轨交付的“老挝一号”通信卫星的嫡亲弟弟,排行东四s平台家族第二。别小看它呦!它在入轨后将开展一系列新技术试验“大动作”,比如新型能源、自主导航、无毒推进、空间碎片观测等,它还将完成哥哥未完成任务——充分验证先进综合电子系统在东四s平台的应用。

据“实践十七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典军介绍,卫星能在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首飞任务中进行搭载试验,对提高我国高轨卫星技术发展、拉动大型新平台尤其是东方红五号平台的关键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航天器上的太阳能电池多采用单结或三结砷化镓制成,其转化效率最高在30%左右。“实践十七号”卫星要验证的一项新技术就是新型能源技术。科研人员将之前太阳能电池片的材料升级为四结砷化镓和倒装砷化镓,以验证其在太空里的适应性。“航天器上的太阳能转化效率每提高1%,都将极大地提升经济效益。同时,电池片单位面积利用率愈高,愈有助于航天器的减重。”王典军总师说。

and基于无毒推进技术是我国近年来研发的一种新型推进技术,此次也出现在“实践十七号”卫星搭载项目的名单中。不同于传统卫星推进剂,and推进剂具有无毒、高密度、低冰点、低发挥性、高性能等特点。“这次任务中的无毒推进子系统是我国第一套星上应用的无毒推进系统,其在轨飞行将对新型推进技术和东方红五号平台贮箱等关键技术展开试验。”

太空碎片由退役、失效的空间飞行器形成,目前地球同步轨道的碎片已有上千个,且还在日益增加,这对太空环境极为不利。欧美一些国家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实践十七号”卫星此次上天就承担着试验高轨空间碎片观测技术的任务。

长征五号首发心得体会篇2

11月3日,中国海南文昌。发射场的塔架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静静矗立。

“……5、4、3、2、1,点火!”随着01指挥员按下点火按钮,火箭在山呼海啸的轰响中,喷射出耀眼的白色尾焰拔地而起,冲上云霄。3公里外的参观点,响起了一阵阵热烈欢呼声,“成功了!成功了!”发射场的航天工作者们激动地握手,拥抱,轻轻拭去从眼角滑落脸颊的泪水。

面朝大海,仰望星空。这是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第二次发射,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238次飞行。作为中国大运载时代的“开拓者”、深空探测的“主力军”,长征五号将用于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等任务。由大火箭开启的中国航天“新长征”正壮丽起航。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从20xx年9月开工奠基、20xx年11月基本建成,到今年6月25日圆满完成长征七号首飞任务,11月3日圆满完成长征五号首飞任务,这座满足了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的航天发射场,在牢记使命、铁血担当的航天人的无私奉献下,铸就了中国航天的座座丰碑。

主席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当火箭冲上云霄,飞向太空时,人们应该铭记:火箭的腾飞,离不开千千万万把岗位当战位、视使命如生命的默默奉献的航天人。他们是平凡的,却因逐梦而卓越。航天人将忠诚、使命与担当融进血脉,用实际行动践行航天梦想,弘扬航天精神,走好航天人的长征路。

长征五号首发心得体会篇3

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10月28日通过垂直转运从总装厂房转运至发射塔架,即将展开首次飞行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发射直径达到5米,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的大运载火箭,标志中国航天迈向全新的时代。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总指挥大声说道。

只见火箭周围立刻燃起了熊熊大火,这火不仅点燃了火箭,同时也把我们的心点燃了。火箭的各个部件渐渐与它分离了。它升高后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了。"哦!太好了!"我在心里兴奋的说。因为这说明它将会与天宫一号接轨了。它渐渐飞过了青岛。假如它飞到了月球,我就可以让它帮我去看一看玉兔了,新闻结束来,可我还在不停地想起刚才火箭发射的画面。盼望有一天,我能去太空旅游,了解许多星系。看看太空的景色。这个梦想我一定会实现。

作为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集成了多项最新的航天技术,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全新研制高可靠的控制系统,对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具有升级换代的里程碑意义。垂直转运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正式进入发射阶段。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已完成执行此次任务的相关准备工作。

未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把嫦娥五号、空间站,甚至火星探测器等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进航天强国。

长征五号首发心得体会篇4

11月3日20时43分,伴随着轰鸣巨响,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记者连线现场群众和航天工作人员,记录下火箭升空的特殊瞬间,以及航天人庆功的喜悦时刻。

20时43分,当现场广播喊出"50秒倒计时"时,尽管站在3公里外,卢先生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朋友一起大声欢呼。

"看到一个巨大的火球缓缓升空,直入云层。"卢先生告诉记者,在现场的人们都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一刻,直至1分钟后,长征五号消失于视野中,"以往在电视上看火箭发射,比较冷静,今天亲临现场,大家一起鼓掌欢呼,真是太激动了。"

对航天人而言,这种成功的喜悦更是弥足珍贵。在"大火箭"成功发射当夜,海南文昌发射中心举行了庆功会。庆功会上有一个特殊纪念环节,青年歌唱家谭晶演唱了一首名为《飞天利箭》的歌曲,为航天工作者献礼。谭晶在现场表示,作为科学家的家属,这一刻她格外自豪。她希望用歌声,向孜孜不倦的航天人致敬。

参加庆功会的"长五"首飞试验队员钱昌告诉记者,火箭升空他心情很激动,而这首《飞天利箭》更是激发了他的自豪感,"这首歌唱出我们年轻的航天人,不畏艰难,追逐飞天梦的浪漫气息"。

电话中,他还给记者复述了几句歌词,"美丽星球留下了浪漫的云烟,化成万道霞光最美的心愿"。

事实上,对这些航天人而言,他们浪漫的旅程才刚刚开始。航天专家表示,有了长征五号后,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就有了得力的运载工具,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意义重大。

未来,将由长征五号火箭执行发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以及探月和探测火星任务。北京认为,由军方实施的太空计划象征着该国的进步,标志着该国崛起中的全球地位。

中国的首台月球车于20xx年底发射,尽管受到机械故障困扰,但它还是远远超出了预期寿命。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中国迄今只是在重复美国和苏联数十年前的活动。

值得骄傲的是其中,长征五号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燃料,与液氧及液氧煤油燃料交替使用。

新闻结束来,可我还在不停地想起刚才火箭发射的画面。盼望有一天,我能去太空旅游,了解许多星系。看看太空的景色。这个梦想我一定会实现。

作为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集成了多项最新的航天技术,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全新研制高可靠的控制系统,对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具有升级换代的里程碑意义。垂直转运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正式进入发射阶段。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已完成执行此次任务的相关准备工作。

未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把嫦娥五号、空间站,甚至火星探测器等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进航天强国。

长征五号首发心得体会篇5

11月3日晚上20:41,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世人皆知,从20xx年立项至今,长征五号冲刺了20xx年。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从提出论证到如今,长征五号整整走了30年,可谓30年磨一“箭”。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国际航空发展方向,结合我国当时的技术基础,提出了发展大火箭的设想。从那时起,中国开启了大火箭的漫漫征途。

第一个20xx年,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中国航天人开展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系列论证工作。

第二个20xx年,中国航天人开展新一代运载火箭方案论证,并在液氧煤油和氢氧两种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第三个20xx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正式立项,中国航天人攻破无数技术难关,终于打造出了我国首枚大火箭……

此刻,带着30年积蓄的势能,长征五号一飞冲天。回望30年征程,龙乐豪感慨万千:这是千呼万唤的30年,也是千锤百炼的30年!

作为中国大运载时代的“开拓者”、深空探测的“主力军”,长征五号开启的未来将会更加精彩。展望发展前景,栾恩杰院士充满信心。他设想:有了大火箭,中国将来还可以建设太空望远镜、太空发电站等设施。长征五号执行“一箭多星”式发射任务的能力更强,未来构建全球定位系统、全球通信系统等,所花费的`时间将大幅缩短。

长征五号,任重道远。栾恩杰院士将长征五号的后续研发比作中国航天人的新“长征”:“我们只是跨进了大运载时代的门槛,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中国航天人只要进了门槛,就会一直往前走,永不言退!”

长征五号首发心得体会篇6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试用一个字概括3日成功首飞的中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那就是:大。

火箭芯级直径5米,助推器直径3.35米,全箭长56.97米。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算了算:起飞重量869吨,是中国现役两款明星“长征二号f”和“长征三号乙”之和;推进剂重量、储箱焊缝长度,也是这两者之和。

火箭拥有“大心脏”,助推级为8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这是中国单管推力最大的新型动力装置。再加上1台50吨氢氧发动机和1台9吨级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运载能力较现有的提高了两倍多,实现从中型到大型的跨越。

放眼全球,“长征五号”是亚洲低温火箭中直径最大、发动机数量最多的火箭,其运载能力与美国现役最大型运载火箭“德尔塔—4”、俄罗斯质子号、欧空局“阿里安—5”等旗鼓相当。

与这枚“大火箭”所配套的设施也多是“大”的。

比如活动发射平台,规模创国内新高:发射平台高近70米,是此前最大发射平台的9倍;台体上表面积逾6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半篮球场。

再如“大火箭”低温加注系统,1万多米的低温管路、3万多米的供气管路,规模创亚洲之最。

“长征五号”诞生在总面积达2平方千米的天津大运载火箭基地。为了火箭模态试验,那里新建了93米高的全箭振动塔,规模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与之相伴,研制难度、研制工作量、保障条件建设难度等也是前所未有的“大”。“长征五号”共计突破12大类247项新技术,累计开展7000余次、1000余项地面试验。

“新技术比例几乎达到100%,这意味着火箭研制风险也在增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说,他感到压力巨大,但“你要实现运载火箭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只能采用全新技术”。

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实现“大”目标:大幅提升中国进入空间的能力,支撑中国由航天大国迈进航天强国。

航天人常说:火箭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舞台就有多大。仰望更广阔的星空,以“灵巧”著称的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力竭”,新一代“长征家族”接棒。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豪仍然记得,中美建交后,美方赠送给中国约1克重的月壤。“再过一年,我们中国人将用自己的双手从月球上取回不只是1克的样本。”他说。

根据计划,“长征五号”将直接服务于中国探月三期、载人空间站、火星探测等重大专项任务。

龙乐豪指的是将在2017年下半年发射的“嫦娥五号”。他脑海中的想法更“大胆”:载人登月。“如果分三次发射‘长征五号’,进行两次交会对接,也能把航天员送上月球,再把他安全地接回来”。他兴致勃勃地说。

“长征五号”还可以用于不同地球轨道大型载荷及其它深空探测任务载荷的发射,同时为重型火箭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栾恩杰说,目前美国、俄罗斯、欧空局等纷纷开展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逾百吨的重型火箭的研制,这已成为火箭技术大势所趋。

“在这场比赛中衡量的是相对值,如果我们不发展,就等于落后。”栾恩杰呼吁当代航天人“一定再走长征路,攻关重型火箭”。根据构想,未来重型火箭的助推器直径5米,“长征五号”成功首飞相当于已有现成的助推器,奠定了技术基础。

征途仍在星辰大海,“长征五号”在中国航天发展的多方面开疆拓土,中国人已步入“大航天时代”。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团员的优秀心得体会6篇

2023祭英烈心得体会模板6篇

红楼梦心得体会200字6篇

课堂学习心得体会通用6篇

新时代好少年心得体会精选6篇

5.1劳动节心得体会优质6篇

双减心得体会通用6篇

军训心得体会250字6篇

军训第二天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感恩的心心得体会600字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021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