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公文网 >策划书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模板8篇

通过对教案的反思,我们能够不断优化教学流程,在教案中,应明确评估标准和反馈方式,下面是九九公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模板8篇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练习6》

第一课时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能流利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学写毛笔字,写好笔画“折”。

一、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1审题

指名学生读题

分析题中的要求:一要动手制作,二要说说制作过程。

2指导

(1)学生开始动手制作。教师巡视。

(2)制作完,在小组内举行“小制作展示会”。

(3)我的十分钟:

a组内介绍自己作品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的设想。其他学生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b小组内评选出优秀作品。

(4)每组选一件作品上台交流,并介绍制作过程。

(5)在班级评出“最佳作品”和“最佳解说员”。

3、教师小结。

二、书法指导

1、交代本次练习任务:学写笔画“折”。

2、指导

(1)出示本次要练习的笔画:横折、竖折

(2)练写“横折”

a、学生观察笔画,并说说注意点。

b、教师范写,讲清运笔:这是横竖连写的复合笔画,宜用左尖横起笔,行笔至折处,稍停,向右上微提笔锋,然后向右下顿按,再向下中锋行笔,略向内收

c、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注意提醒:折锋缓行,节节加力。

(3)练写“竖折”。

a、学生观察笔画,并说说注意点。

b、教师范写,讲清运笔:这是竖横连写的复合笔画,起笔方法同“竖”,下行时略向右收,至“折”处微微提笔向左,旋即蹲锋右行,右靠笔画时,即提起收笔。

c、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注意提醒:折锋缓行,节节加力。

3、学生练习写“口、巨”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2

设计说明:

本文介绍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意在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使小城更加美丽。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按照从海滨到小城的顺序一一抓住景物特点,结合重点词语体会海滨小城之美。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方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总—分”的构段方式之美,尝试在习作中运用此种构段方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观察校园中最美的一处景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告别《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海滨小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海滨小城指的是哪座城市?海滨小城在哪里?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4.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问题式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2.自由读一读本课的生字,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3.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哪些生字比较难记。利用字卡互相考一考。

4.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海滨海鸥胳臂理睬装载凤凰亚热带榕树石凳每逢除了

5.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轮读。

滨鸥胳臂睬载凰亚榕凳逢除

强调:“睬、载”是平舌音,“载”在文中读四声。

6.学习多音字“臂”。

指名读:胳臂(bei)手臂(bì)

7.理解词语的意思。

(1)找一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进行交流。请小老师来解决。

(2)教师重点点拨以下词语。

海滨:海边;沿海地带。

浩瀚:水势盛大。

寂寞:孤单冷清。

喧闹:喧哗热闹。本课指人们因为高兴而大声喊叫,场面非常活跃。

热闹:本指繁盛活跃的景象。本课指鲜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每逢:每次遇到。

(3)小结: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初读课文来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识字学词中,发挥学生自主识记字词的能力,通过自己质疑、全班解疑,教师点拨等方法来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第1自然段:海滨小城美丽的大海和天空。

第2自然段:早晨,到处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第3自然段:沙滩上的贝壳与渔民捕鱼归来时的情形。

第4自然段:小城庭院里的树。

第5自然段:小城公园的美丽。

第6自然段:小城街道的美丽。

第7自然段:总结小城的美丽与整洁。

3.梳通文章脉络。

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海滨的景色?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城的景色?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海滨的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小城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总结全文,交代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

4.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这两部分内容。(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小组合作读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梳理全篇内容,帮助学生理清结构。

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滨灰渔遍躺载靠栽亚夏除踩洁

2.认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3.说一说哪些生字较为难写。互相交流写好生字的方法。

遍:注意“扁”的写法,不要多写一横或一竖。

躺:“身”在做偏旁时长撇不出头。

靠:第四笔横要写得最长。

洁:注意右上部是“士”。

4.教师相机进行示范,重点指导“遍”“躺”“靠”的写法。

5.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7.朗读课文,积累抄写。

在课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注重书写指导,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示范,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练习积累抄写,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缩、努”等8个生字。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最终成为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能根据文段结构,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粒种子的生命历程。

4、体会种子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能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程,并能根据文段结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生命历程。

教学难点:体会种子坦然、乐观的生活态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方法:创境激趣法,谈话法。

学习方法:想象体验,交流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播放音乐《童话镇》。

2、出示童话故事的图片,聊童话中的人物,最吸引人的情节,故事的结果。

二、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2、结合我们刚聊到的童话故事,用”那一定会很好”练习说话。

(1)灰姑娘想:要是——————,那一定会很好。

(2)丑小鸭想:要是——————,那一定会很好。

(3)卖火柴的小女孩想:要是——,那一定会很好。

3、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也有自己的愿望,对愿望他一定满怀?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课题。

三、学习阅读提示,明确学习内容。

1、抽生读阅读提示。

2、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师生合作读。

2、学习字词。

(1)出示图片学习“茎”字,茎的下半部分,在哪些字里见过。

(2)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努”,出示“怒”让学生猜字。

(3)说说自己分清“拆”和“折”的方法。

(4)学习拟声词“吱呀”“吱吱嘎嘎”。

(5)反义词和动作识记:推、拉

3、通过填写这粒种子的变化过程,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4、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种子经历的变化。

五、再读课文,体会感悟

1、种子发生的这些变化,是因为它有美好的愿望,找找它的愿望,用波浪线划出来。

2、生交流找出的句子,要求读出对美好愿望的期待之情。

3、用“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练说种子产生愿望,愿望实现,再产生愿望的过程。

4、引导学习第一个愿望。

(1)默读思考: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愿望?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按“原因——愿望——做法——结果”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3)体会愿望实现后种子的心情。

5、扶学第二个愿望,引导学生复述。

6、自学后两个愿望,练习复述。

7、一粒种子慢慢长大,不断实现自己的愿望,最后又慢慢变老,多像人的一生啊,你认为童话中哪些想象特别奇妙?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段历程?

8、同样的童话,不同的孩子读就能有不同的想法,太有意思了,但我们都觉得能心想事成是多么美好啊!

六、拓展延伸

1、看看这些图片,这些小动物、植物能心想事成吗?它会经历一段怎样的历程呢?选你喜欢的一幅图画,来讲一讲。

2、木地板又想变成一棵树,它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呢?那又会是怎样美好的历程呢?

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那一定会很好》这篇童话故事,文章内容有趣,含义深刻,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特点及单元目标为依据,做到以生为本,落实目标,提升素养。鉴于此,我的课堂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抓住主线,凸显

?那一定会很好》一文中,“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这也就成了文章中的主线,教学时我抓住这一主线展开,引导学生默读找出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四句话,并弄明白了这四句话分别是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的想法,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自然而然将学生引入课文之中,感受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快乐与舒服。

二、引导质疑,促进提升

常言说: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学习时引导学生质疑非常重要。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先将课题读两遍,说出初次读课题的想法,此时孩子们的想法是好奇的,也是发自内心的:什么一定会很好?“那”指的是什么?等问题油然而生。学生们会带着好奇走进课文。当读了几遍课文后,又引导学生质疑,此时就不单单停留在对课题的质疑,而是深入到对课文的理解之中,步步深入,了解学情,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孩子们在质疑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提问。

三、读演结合,激发兴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放手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最感兴趣的一次变化历程读一读,演一演,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孩子们兴趣高涨,小组长分工安排,组员们默契配合,声情并茂地朗读与栩栩如生地表演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在读与演中展开想象,亲身体验,感受种子的坚持不懈,大树、椅子、木地板的无私奉献,在评价之中又一次将文本的理解深化。

四、展开想象,获得启示

童话故事富有想象,在教学时我也紧抓这一点,在学生读文中引发学生的想象,在想象中受到启示。如课文引导学生想象种子在泥土中的难受及生长时的努力,体会愿望的实现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想象手推车装着东西跑来跑去的快乐以及椅子看似休息,却还给人们提供方便,感受它们在奉献中获得快乐的心情。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读童话中受到启示,这也就达到了童话教学的目标。

在看到优点的同时我也感到了课堂中的不足:

1、学生在评价种子的表演时很精彩,不但从动作中体现心理,还从神态上进行了评价,如果此时再让另外一个学生演种子,其余学生朗读,相信种子那种为了实现愿望的不懈努力的精神一定会在孩子们的心里扎根、发芽,学生对读演结合的学习方法也会掌握的更熟练。

2、因为本节课容量太多,因此对含有“那一定会很好”四句话的朗读上欠缺,致使孩子们不能真切地体会到大树、手推车、椅子的心情。

3、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分工明确,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是一大进步,可在汇报之后,一节课结束时,不能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小结,使孩子们小组学习仍处于盲目状态,如果在课末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小组长对各组学习进行一个小结,对各位组员的表现进行点评,教师适当引导,相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会得益于法,今后会运用此法,使小组学习落在实处,并走向成熟。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三个多音字。会写“旅”等16个字,会写“旅行”等19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的词句,体会到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生字,书写词语。

2、找出能体现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关键句子,借助提示语读好。

3、借助简单的思维导图,讲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一篇童话故事,感受一场特殊的旅行。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画出故事中,红头在牛肚子旅行路线的有关词语或句子。

2、认读生词。

出示第一组生词:咱们

偷偷

牙齿

悲??

眼泪

贮藏

喷嚏

笑眯眯

?(强调平翘舌音的词语:咱们

牙齿

贮藏)

出示第二组生词:答理

回应

一骨碌

细嚼慢咽

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是呀这些都是多音字,你还知道它们另外的读音吗?

3、指导书写:“细嚼慢咽”的“嚼”字。讲解书写要领,强调笔画比较多的字写时要注意看清每一部分。书空笔顺,出示书写口诀:口字立于左上方,爪字收紧有力量。中间部分扁又长,下半部分要紧靠。伸出手跟老师一块写。

4.寻找路线图,感知文章内容。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你画出哪些词或句子(教师巡视并板画牛)指生回答,教师板书:

嘴——

第一个胃——第二个胃

?你能不能用上一些关联词语比如:先然后

接着最后

?说说红头的旅行路线?

(介绍反刍,牛一共有四个胃,当他进食一段时间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第二个胃里再返回到嘴里,再次咀嚼,然后再将食物送到第三个胃,然后再返回到嘴里进行咀嚼,牛这种进食的现象就叫反刍)。孩子们借助路线图我们就可以把故事讲清楚。(板贴:路线图)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故事中的红头最后出来了吗?谁救了他?(他的好朋友青头救了他)

2.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呢?请你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预设1

捉迷藏预设2

红头拼命叫起来(1)我们先来看红头怎样叫,出示句子。指生读此时红头的心情怎样?(板书:着急或害怕)

请你读出你的害怕,着急(2)此时青头是怎样表现的?指生读句子孩子此时你又是怎样的心情?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板书:着急)请你读出你的.着急和担心。

小结:孩子们看这些在句子前面或后面,表示人物动作心情的词语我们叫它提示语(板贴:提示语)

在朗读时关注他们就能更好地读出人物语气。(3)红头在哪呢?出示句子指生读。如果让你加上提示语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叫?请你读出你的感受。(4)听到好朋友在牛的嘴里青头是怎样做的?出示11段自读,找出青头的心情动作的提示语圈出来。青头心情怎样?(吃惊)谁能带着这种心情加上这些动作(点红动词)来读这句话。

3、总结:孩子们,刚才我们借助这些提示语,体会着人物心情,就读好了课文,接下来也请你用这种方法,自学12-16段,并画出表示红头和青头心情、动作的词语,借助提示语读好课文。(1)孩子们通过你的朗读你体会到了红头怎样的心情?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板书:悲哀)出示:“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牛肚子里,红头似乎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2)教师引读:是呀牛咀嚼的声音,如此巨大,如此可怕,红头的身体被黏糊糊的东西包裹着,都快喘不上来气了,所以它哭着说——,它悲哀的说——(3)此时红头不仅悲哀还感受到——(板书:绝望)(4)看到好朋友如此悲哀绝望,如果你是青头你会怎样想?(5)孩子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红头经历的是一次怎样的旅行?(6)男女生分角色读再体会刺激的旅行。

4、真是一场惊险的旅行,所以当红头它牛肚子里出来再次见到自己的朋友时高兴的流下眼泪(板书:高兴)出示句子: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孩子们如果你是红头,除了感谢,你还会对好朋友说些什么?请你写在研学单上。

(四)学以致用,拓展阅读。

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借助路线图,加上提示语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你能不能借助思维导图把故情头救助后头的过程讲清楚,自己先来试一试。指名讲。

2推荐你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感受童话的魅力。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故事做成思维导图,然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认识文中的生字,会写文中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做一个爱动脑筋,不怕失败,能够在失败中寻找经验的人。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做一个爱动脑筋,不怕失败,能够在失败中寻找经验的人。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文中的生字,会写文中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科学家钱学森: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浙江杭州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我国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女婿。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20xx年10月31日早上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2.同学们叠过飞镖吗?你的飞镖飞的远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钱学森和飞镖的故事,板书课题:《飞镖的秘密》。

二、自主预习,认读生字。

1. 自由读课文,借助学习工具(字典),读通课文,读准生字,了解词意,了解课文大意。

2.同桌互查:生字是否会认,课文是否读通。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1)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最难读,哪个最容易读错?

(教师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读,重点引导读准“范、利、标、败、召、并、叹、某”。

(2)开火车认读生字。

4.重点指导书写。

(1)“范”的部首是艹,上下结构。

(2)“并”与“开”的区分。

(3)“某”的组成:甘+木=某。

(4)教师相机指导范写。

(5)请学生在书上写一写。注意写字的姿势。(教师巡视)

(6)评一评,反馈,交流学生写的字。

5.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钱学森叠飞镖,经过多次失败使飞镖飞得最远的故事。

三、作业布置。

阅读课文,抄写生字。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shī fàn sheng lì mù biāo jīng tàn

shī bài zhào kāi bìng qiě mǒu xiē

2.形近字组词。

利( ) 败( ) 叹( ) 某( )

和( ) 放( ) 仅( ) 谋( )

3. 照样子,写一写。

例:又远又稳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 看拼音,写词语。

师范、胜利、目标、惊叹、失败、召开、并且、某些

2. 形近字组词。

利(胜利) 败(失败) 叹(叹气) 某(某些)

和(和好) 放(放开) 仅(仅仅) 谋(阴谋)

3.照样子,写一写。

例:又远又稳

人来人往、自由自在、人山人海、十全十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做一个爱动脑筋,不怕失败,能够在失败中寻找经验的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初步阅读,理清文章顺序。

集体阅读文章。

思考:文章可以划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段):钱学森在师范学堂附属小学读书。

第二部分(第2—7段):钱学森经过多次失败叠飞镖和飞镖飞得远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8段):老师预测钱学森将来会成为很有作为的科学家。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2—7自然段。

1. 自由轻读,注意正确,读流利。

2.指名阅读第2段,说说文章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写了钱学森和其他孩子的相同之处及课余爱好——掷飞镖。这样写为后面突出其爱动脑、不怕失败做铺垫。)

3.男生阅读第3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飞镖的制作材料和样子,以及同学们飞镖的飞行情况。)

钱学森的飞镖飞的怎么样?(飞得最远。)

4.女生阅读第4段。

孩子们认为钱学森的飞镖里有“鬼”,老师是怎样认为的?(飞镖里有秘密。)

5.集体阅读第5、6段。

思考:(1)飞镖的秘密是什么?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2)老师认为钱学森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飞镖只有怎样才能飞得远?

全班交流:

(1)飞镖的头不能太重,重了它会往下扎,也不能太轻,头轻尾巴沉,它向上飞一会儿还会往下栽;翅膀太小飞不平稳,翅膀太大就飞不远,爱兜圈子……

(2)钱学森爱动脑筋,不怕失败,在失败中寻找经验。

(3)一是保持平衡,二是减少阻力,并且能巧妙地借助风力和浮力。

(二)学习第8自然段课文。

1. 指名读。

2.老师是怎样看待钱学森的?

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将来也许会成为一个很有作为的科学家。

3.老师为什么会这样想?

因为钱学森聪明、爱动脑筋,不怕失败,能够在失败中寻找经验。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我要像钱学森爷爷学习,做一个爱动脑筋,不怕失败,能够在失败中寻找经验的人。

四、作业设置。

阅读钱学森的其他小故事,感悟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加点的词仿写句子

例:只有钱学森折的飞镖,飞得最远,像一支利箭直插目标。

2.飞镖怎样才能飞得远?

3.学完课文,你认为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用加点的词仿写句子

例:只有钱学森折的飞镖,飞得最远,像一支利箭直插目标。

2. 飞镖怎样才能飞得远?

答:一是保持平衡,二是减少阻力,并且能巧妙地借助风力和浮力。

3.学完课文,你认为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钱学森是一个聪明、爱动脑筋、不怕失败的人。

?板书设计】

飞镖的秘密

爱动脑筋

钱学森——————————飞镖

不怕失败

【课后反思】

这《飞镖的秘密》一文透过这飞镖,讲述飞镖飞得远的秘密,告诉我们要学会做一个爱动脑筋,不怕失败,能够在失败中寻找经验的人。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方法独立学习生字,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了生字,然后把生字放进课文中去巩固生字,并且能够美观的书写,生字教学扎实有效。

第二:理解课文内容时,先理清文章顺序,再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寻找答案。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存在的问题: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对课文内容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深度的训练,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能在文中找到解答相关问题的语句。

今后改进的方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对课文内容的教学,更要兼顾对学生思维深度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6

本次语文园地共有四个板块。“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预测的作用。“识字加油站”通过复习查字典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识字。“词句段运用”中共有三部分内容:结合语境读准多音字的字音、发现成语构词的特点并说出类似的成语、了解引用人物所说的话可以有3种不同的形式。“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有关团结合作的俗语。

本次《语文园地》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通过训练,能充分锻炼学生听、说、读、积累的能力。学生通过交流能梳理自己的收获,说出自己的发现,并能从谚语中体会到团结的力量。

教学“交流平台”时,可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交流一边读一边预测带来的阅读新体验。教学“识字加油站”时,让学生自主复习查字典的方法。教学“词句段运用”,需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多音字和含有数字的成语。通过读句子,体会提示语处于不同位置时引号的用法。教学“日积月累”,要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读,然后教师范读,再齐读、指名读,最后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背下来。

【知识与技能】

1、交流“预测”的作用,知道在课外阅读中要自觉运用预测策略。

2、复习查字典的相关知识,认识7个生字。

3、结合语境读准多音字的读音,读成语,发现成语的特点,照样子写句子,注意引号的用法。

4、朗读、背诵4句有关团结合作的俗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提升自己“预测”的能力。自主探究,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俗语的魅力,明白团结协作的道理。

重点

能把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和同学交流。

难点

1、体会提示语处于不同的位置时引号的用法。

2、感悟俗语的魅力,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教师:多媒体课件,字典。

学生:收集一些含有数字的成语和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写写自己关于预测的收获。

2课时

第一课时

1、交流预测的作用。

2、通过查字典认识7个生字。

3、背诵积累4句有关团结合作的俗语。

重点:

1、通过查字典认识7个生字。

2、背诵积累4句有关团结合作的俗语。

难点:交流预测的作用。

一、交流平台

1、课件展示人物,请学生回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

老屋的插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胡萝卜的`插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小狗的插图——《小狗学叫》

2、学生自由交流学习这些课文的体会。

3、围绕“预测”这一进行交流。

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预测:

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让我们读书更仔细。

有选择性地看自己喜欢的书。

判断资料是否有用。

享受猜测的乐趣。

证明自己是否有当童话作家的潜质。

……

二、识字加油站

1、投影展示下列词语。

字典??基础??阁楼

佳节?盲人?唐朝

2、指名学生读词语。

3、师:遇到不会认的字,我们要用什么办法?可以认半边,但是可能不准确。最好的办法是查字典,用哪种查字法呢?

4、复习部首查字法。

5、学生查字典,找到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注在书上。

6、全班齐读加点的字。

7、教师检查。

三、日积月

1、学生自由读句子: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和不认识的字可问老师或同学。

2、学生自由练读。

3、同桌之间读俗语,说说俗语的意思。

4、指名读,集体正音。

5、你最喜欢哪一句?(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学习这4句俗语)

(1)人心齐,泰山移。

①指名读。

②出示“移”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大家移一移坐的椅子,很容易吧!如果是一块大石头,你能很轻松地移一移吗?如果是一座大山呢?凭借你自己的力量,你能很轻松地移一移吗?

③讲《愚公移山》的故事,说说听后你有什么感受。

④教师总结:这句话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①指名说意思。

②教师总结: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①认识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②老师讲谚语的来历。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过一个诸葛亮。比喻集体的智慧大,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副将”,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过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①理解“篱笆”的意思。

(篱笆就是用竹子、芦苇、树枝等编成的遮挡的东西,一般环绕在房屋、场地等的周围。)

②理解句子的意思。

一个篱笆墙,需要有几根木桩帮它夯实或支撑,篱笆才能立得结实牢固,一个坚强勇敢的好汉,需要有人帮助他才能把事情办成办好。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毕竟有限,必须有人帮助他才能取得成功。

6、指名说说你从这4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7、指名读、分排读、齐读,然后尝试背诵。

8、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与团结有关的俗语,教师汇总。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9、学生自由读这些俗语,并将俗语摘抄到积累本上。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过程与方法: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学习文中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课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体会花钟的奇妙之处,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放光盘,配上轻音乐)(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2、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出示)问: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齐读)

5、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

那就让我们先在课文找找答案吧。(学生自读,回答问题)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有喜欢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边读,边正音)

3、刚才有些同学提出了问题,通过读课文有哪些同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4、(观察花钟)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三、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2、交流:

a、边回答边出示带图片的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

3、这么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生边回答边展示图片中的资料)

4、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出示图片资料。

5、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6、带着独特的体验朗读本句(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

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读了这段课文,小朋友们又会很自然地发出哪些问题?(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四、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2、组内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随机指导。学生共同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介绍本组的学习成果。

五、演示汇报,交流反馈

1、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2、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六、总结本课、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的世界,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

板书

13、花钟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

2、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温度

湿度

光照

昆虫活动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正确认读本棵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媒体:

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生自由谈观后感。

2、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他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

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设计说明:以小组形式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生字词卡片,通过做“过独木桥”的游戏复习巩固。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现在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师: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引导学生一边想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3、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积累语言。

4、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设计说明:使学生进入情境,自由发散思维,有利于自由在读中品位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5、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三、积累与扩展。

1、生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第三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先指名读,再齐读。指名检查背诵情况。

二、指导生字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生试说笔画笔顺。

2、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4、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进行修改。

5、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6、练习:边读边写。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语文2年级上册教案5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7篇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精选7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燕子教案6篇

三年级上册工作总结推荐8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6篇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8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参考5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8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工作总结模板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027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