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的制定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编写教案可以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下面是九九公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垂线段的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垂线段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观察体会线段产生的全过程。
2、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线段的特征。
3、学生能与已有的知识相贯通,会数线段。会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线段,会使用不同的工具画线段。
4、培养学生初步动手操作能力,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情绪,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感受线段的产生,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线段的产生,体会线段与直线的关系,理解线段只是直线的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引进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念儿歌吗?谁愿意念给大家听听?今天老师也带来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喜欢吗?一起大声念念看。
2、仔细观察儿歌里的两行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桌子上的毛线是什么样子的?能把它变直吗?试试看。(学生操作)
3、师:把线拉直,这两手间的一段在数学上还有个名字呢,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二、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三、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四、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
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五、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8、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六、总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线段有哪些特点?
垂线段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以及三线之间的关系。
2.掌握画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从生活实际出发,动手画一画、比一比,认识直线、射线、线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结合在讨论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与学平台、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有关线段的知识,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找一找,哪些图形是线段?并说说你的说出理由。
接下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小结:线段有两个端点的一条直线,可以度量,有限的。如果用字母表示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探究新知:
出示:手电筒(打开手电筒)
师:你能把这束光线画下来吗?交流:你是怎么画的?这束光线有什么特点?
(笔直、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像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叫什么?引入课题。
1969年8月1日,美国科学家用巨大的激光器向月球发送了一束明亮的光线——激光,这束光走了380000千米到达了月球,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月球的阻挡,这束光线还会怎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线段、射线、直线
2.小组讨论:
设想:如果线段没有尽头地向一个方向延伸,那会是个什么图形?
它的长度怎么样?有几个端点?形成什么样的图形?
(笔直,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设想:如果线段没有尽头地向两方延伸,那又会是个什么图形?
(笔直,无端点,无限长)
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全班交流
总结:一条线段,将它的一个端点没有限制地延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射线的长是无限的,它不可以度量。一条线段,将它的两个端点没有限制地延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直线。
师:你们对着三种图形都认识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看你们掌握了怎么样?
比较三种图形的异同点:填写学习报告,完成后小组交流。
名称
不同点
相同点
端点个数
能否度量
线段
射线
直线
师:回忆一下线段的表示方法.画一条线段并表明字母然学生读。
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看书自学并质疑
射线:射线的一个端点用一个字母表示,如o。再在射线上任意取一点,如a。这样我们可以用oa表示这条射线,如:射线oa。但是不能表示为射线ao。必须把表示端点的字母放在前面。
师:同学们,这里为什么不能表示为射线ao呢?请同学思考并回答。
师:因为射线是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若用射线ao表示则会让延伸的方向表示错误。
小结:读射线时,先读端点的字母,在读后面的字母。
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b、l……。也可以在直线上任意取两点,也用两个字母表示,可以表示为直线ab,也可以表示为直线ba。
小结:用两个字母来表示时,一般用大写的字母表示,直线ab或直线ba,用一个字母表示时用小写字母表示,直线a,直线b,直线l
垂线段的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认识,数学教案-直线、线段、射线和角。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数教材第七册p109-110线段、射线、直线和角。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认识射线;知道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比较角的大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综合、记忆及动手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教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射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概念,渗透运动的观点。
2、难点:角的形成。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两根吸管、一个图钉、一副三角尺。
四、教学过程:
(一)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
1、出示一条线段:
问:a.这是什么?(板书:线段)
b.你觉得线段有什么特点?(有两个端点)板书,又问: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画曲线)引导:直的(板书)
c. 你也画一条线段吧?(用一句话向大家介绍)(用尺量)谁来重新认识老师的线段?和老师的比比看?(小结:能量出长度----数学专用语-有限长)
d、你周围有线段吗?找一找。
2、画一画:
你能画出一条与线段不同的线吗?
自由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启发)
3、反馈汇报。(根据学生的反馈选择直线或射线的教学)
(1) 投影展示"直线"
a.问:你画的这条线和线段有什么不同?(没有端点)
b.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线叫直线。(板书:直线)
c.你会画直线吗?介绍一下你的直线。和老师的直线比比看,你发现什么?(无限长)
(2) 投影展示"射线"
a.这条线与线段有什么不同之处?(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b.说明"射线"的概念。
c.你会画"射线"吗?(自由画,一生板演),介绍射线。
反馈:讲评画法。先定点然后引出一条线。(再画一条巩固)
(3)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线吗?(自由说一说)
(4)小结:大家说的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射线。
4、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比较
出示三线合一,问:你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吗?(学生讨论)
(1)其中一段射线下移。(说明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2)(说明线段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5、练习??
(1) 1(判断各图是线段、射线还是直线)
(2)过一点画射线。
如果给你一点,你能画出多少条射线?
a.先定点,(30秒画射线比赛)
b.汇报。如果给你时间你还能画吗?
c.电脑演示无数条。
d.公共端点的认识。
(二)角的认识:
1、 观察有公共端点的许多条射线,你发现了什么图形?
自由说(如果学生回答不出,逐步减少射线的条数,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直线、线段、射线和角》。)板书:角
2、探索角的秘密。
关于角,你已知道了什么?(找角、试画角等)书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再来深入探究角的秘密吧!
3、看书110页自学。
(1) 自学,可以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
(2) 小组探讨,确定交流内容。
4、集体交流。(视学生交流情况,老师及时引导)
(1)学生概括得出角的概念。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出示没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你也来画几个角。
画角(先自由画,再一生实物投影演示) 说说你是这么画的?(定点,引出两条射线)
(2)角的各部分名称。
老师引导
用你刚才画的角,同桌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3)角的符号介绍,书写并与小于号比较。你画的角怎么表示?
5、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说说为什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去判断)
6、角的大小
学生先找到规律,则边玩边验证。
活动角介绍。玩活动角
a、个人玩 摆大小不同的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边叉开大小有关)
b、同桌玩 一人拉一角,另一个同学拉出一个比他大的角。(进一步感知)
c、验证: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d、多媒体出示一组大小差异很大的角,哪一个角大?(观察法)
多媒体出示一组大小相近的角,哪一个角大?(重叠法,分两步进行,注意让学生讨论概括方法。)
比一比三角板上角的大小,并说给同桌听。
e、出示一组大小相同,边长短不同的角。哪一个角大?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7、练习四
(1) 判断3
a.线段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
b.一条射线长3厘米。…………………………………………()
c.小明画了一条5厘米长的直线。……………………………()
d.小冬用一个能放大10倍的放大镜去看一个角,结果这个角的大小放大了10倍。…( )
(2)练习五:数角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数学教案-直线、线段、射线和角
垂线段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角的含义;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三角板、小组讨论表单。
教学过程:
一、初次接触三种线,进行两次分类。
1、师:同学们,这里有8条线,你能把它们分成2类吗?
2、同学们很会观察,左边这类线有什么特点?右边呢?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左边这一类直直的线。
4、这6条直直的线,你能把它们再进行分类吗?
5、这三类线,分别叫做线段、直线、射线,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小组同学讨论。
6、哪种线可以测量?师板书。
7、揭示课题,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
二、认识射线,直线、射线。
1、合作:用手中的工具剪出整厘米数的线段。生展示。
3、你会画线段吗?课件演示方法。
师:请你把这条剪出来的线段的长度画在学习单上。
4、生活中还有很多线段、直线和射线,你能找出来吗?生举例。
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图片。
5、我们认识了三种线,现在我们利用刚才学习的它们的特点完成以下判断。
三、再认识。
1、下面我们进一步研究线段、射线和直线。
师:这里有五条路,哪条路最短呢?
2、讨论: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3、画线:经过a点可以画几条直线?经过a、b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4、练习: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5、猜谜语。
垂线段的教案篇5
教学内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掌握这两个定理的关系并会用这两个定理解决有关几何问题。
2、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轨迹问题。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引入证明及运用。
教学难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
教学关键:
1、垂直平分线上所有的点和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都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教具:投影仪及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一、提问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是什么?
2、怎样做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二、新课
1、请同学们在课堂练习本上做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f(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做)。
2、在ef上任取一点p,连结pa、pb量出pa=?,pb=?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值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得出结果pa=pb,再取一点p'试一试仍然有p'a=p'b,引导学生猜想ef上的所有点和点a、点b的距离都相等,再请同学把这一结论叙述成命题(用幻灯展示)。
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这个命题,是我们通过作图、观察、猜想得到的,还得在理论上加以证明是真命题才能做为定理。
已知:如图,直线ef⊥ab,垂足为c,且ac=cb,点p在ef上
求证:pa=pb
如何证明pa=pb学生分析得出只要证rtΔpca≌rtΔpcb
证明:∵pc⊥ab(已知)
∴∠pca=∠pcb(垂直的定义)
在Δpca和Δpcb中
∴Δpca≌Δpcb(sas)
即: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反过来,如果pa=pb,p1a=p1b,点p,p1在什么线上?
过p,p1做直线ef交ab于c,可证明Δpap1≌pbp1(sss)
∴ef是等腰三角型Δpab的顶角平分线
∴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
∴p,p1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于是得出上述定理的逆定理(启发学生叙述)(用幻灯展示)。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根据上述定理和逆定理可以知道:直线mn可以看作和两点a、b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举例(用幻灯展示)
例:已知,如图Δabc中,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pa=pb=pc。
证明:∵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pa=pb
同理pb=pc
∴pa=pb=pc
由例题pa=pc知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p,这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小结
正确的运用这两个定理的关键是区别它们的条件与结论,加强证明前的分析,找出证明的途径。定理的作用是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或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五、练习与作业
练习:第87页1、2
作业:第95页2、3、4
?教案设计说明》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都是几何中的重要定理,也是一条重要轨迹。在几何证明、计算、作图中都有重要应用。我讲授这节课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第一节课,主要完成定理的引出、证明和初步的运用。
在设计教案时,我结合教材内容,对如何导入新课,引出定理以及证明进行了探索。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我先让学生做一条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f,在ef上取一点p,让学生量出pa、pb的长度,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每个人量得的这两个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pa=pb。然后再让学生取一点试一试,这两个长度也相等,由此引导学生猜想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通过作图、观察、量一量再得出结论。从而把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参与、发现、探索的过程。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性质定理的题设与结论,画图写出已知、求证,通过分析由学生得出证明性质定理的方法,这个过程既是探索过程也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只有学生动脑思考了,才能真正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以及证明方法。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如果有两点到线段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这样的点应在什么样的直线上?由条件得出这样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从而引出性质定理的逆定理,由上述两个定理使学生再进一步知道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的所有点的集合。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道理,也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讲解例题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以及逆定理来证,避免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最后总结点p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为了使学生当堂掌握两个定理的灵活运用,让学生做87页的两个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垂线段的教案篇6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以及比例的性质。以前的平面几何主要研究线段的位置关系和相等关系,从本章开始研究线段及相关图形的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这些内容的研究都离不开线段的比和比例性质的应用。
本节的难点是比例性质及应用,虽然小学时已经接触过比例性质的一些知识,但由于内容比较简单,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印象并不深刻,而本节涉及到的比例基本性质变式较多,合分比性质以及等比性质学生又是初次接触,内容不但多,而且容易混淆,作题不知应用哪条性质,不知如何应用是常有的。
教法建议
1。生活中比例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新课引入时最好从生活实例引入,可使学生感觉轻松自然,容易产生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小学时曾学过数的比及相关概念,学习时也可以复习引入,从数的比过渡到线段的比,渗透类比思想
3。这一节概念比较多,也比较容易混淆,教学中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组来进行巩固,特别是要举一些反例,同时要注意对相近概念的比较
4。黄金分割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主要体现数学美,可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
5。比例性质由于变式多,理解和应用上容易出现错误,教学时可利用等式性质和分式性质来处理
教学设计示例1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
2。通过与小学知识到比较,初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
3。通过线段的比的有关计算,培养学习的计算能力。
4。通过引言及例1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热爱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设计
先学后做,启发引导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两条线段比的概念。
2。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及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股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找学生回答小学学过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概念。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数的比,记作 或a:b,其中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
?讲解新课】
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以米、厘米、毫米作为长度单位,量一下几何教材的长与宽(令长为a,宽为b)。再求出长与宽的比。然后找三名同学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如:
等。
可以看出,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就是两条线段的比。
一般地:若a、b的长度分别是m、n(单位相同),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或写成 ,和数的比一样,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
关于两条线段比的概念,教学中要揭示它的实质,即 表示a是b的k倍,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较易理解,也容易使学生注意到求比时,长度单位要一致。另外,可组织学生举例实际生活中两条线段的比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联系实际和积极思维的能力,对活跃课堂气氛也很有利,但教师需注意尺度。
就刚才三组学生做过的练习及问题回答,在教师启发和点拨下,让学生讨论或试述两条线段的比应注意的问题,归纳出:
(l)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的长度的比。
(2)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
(3)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并不都是正数)
(4)除了a=b之外, 。 与 互为倒数。
例1 见教材p202。
讲解完例1后:
(l)提问学生ab是 的多少倍, 是ab的多少倍,以加深学生对线段比的逾义的理解。
(2)给出:比例尺= ,就例1的图上,若图距是8cm的两地,实际距离是多少?
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测量并计算出你所在省会与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从而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
例2 见教材p202。
讲解完例2后:
(l)可改变线段ab的长度,或给出ac、bc的长度,再求这些比,使学生认识这种三角形中边的比与长度无关。
(2)常识1:有一锐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 。
常识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1:1: 。
学生掌握了这些常识可有两点好处:
①知道例2中 以及习题5。l第2题(1)中边长为4。(2)中的对角线ac=a这些条件实际上都是多余的。
②这些题目若改成填空题,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计算。从而提高做题速度。这样不仅培养了能力,而且在考试中也受益匪浅。
因此,今后如遇到和此常识有关的知识要反复渗透,反复给学生强调,让它扎根于学生的下意识中。
?小结】
1。两条线段比的概念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10中2、3。
八、板书设计
垂线段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
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
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2)认识端点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
(3)总结概念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4)找线段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5)折线段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结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7)画线段
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2、指定条件画。
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反馈:要求非常准确。(进行认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结:线段有长有短。(板书)
(三)巩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小黑板出示)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
3、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
3点能连几条线段?
4点呢,每两点连起来,共有几条线段?(生思考,动笔画。)
4点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较:看看哪条线段长?
演示:一样长。(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数学知识。如:穿竖条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横条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有哪些收获?
垂线段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直线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并能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
3.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习几何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是重点.对直线的“无限延伸”性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1.让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直线的实例(可请5~6位学生发言).
2.教师总结:铅笔、尺子、桌子边沿等都有长度,是可以度量的,它们都是直线的一部分,此时给出直线的概念“直线是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着的.”继而提问“无限延伸”怎样解释,教师可形象的归纳出“直线是无头无尾、要多长有多长.”让学生闭起眼睛想象一下.
再提问: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中有没有真正是直线的例子?(数轴)
3.通过前面学生所举的例子,给出线段定义“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4.教师画出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标出一条线段,然后擦掉一部分,只剩下一条射线,先看它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后给出射线的定义:“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二、正确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
1.直线的表示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必须加“直线”两字,如:直线l;直线m,直线ab;直线cd.(板书表示出来)
2.线段的表示也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用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必须加“线段”两字.如:线段a;线段ab.(板书表示出来)
3.射线的表示同样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端点的大写字母和射线上的一个大写字母,前面必须加“射线”两字.如:射线a;射线oa.(板书表示出来)
三、运动变化,找出联系
1.让学生找出三者之间的区别:端点的个数,0个,1个,2个.
2.教师通过图示将线段变化为射线、直线.指出事物之间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变化的.
(1)先画出线段ab,然后向一方延长,成为一条射线,再向相反的方向延长,成为一条直线.告诉学生:线段向一方延长就会成为射线,向两方延长就会成为直线.因此,直线、射线都可以看作是由线段运动而成的.
(2)再画出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找一点,擦掉一点一旁的部分,就成为一条射线,在射线上再找一点,两点之间的部分就成为一条线段.
四、回到实际,巩固概念
1.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的事例.如:手电筒的光线,灯泡发出的光线等.
2.练习:
(1)如图1-1,a,b,c,d为直线l上的四个点.
问:图中国共产党有几条线段?以c为端点的射线有哪几条?
(2)如图1-2,a,b,c为平面上的三个点,分别画出过点a,b;点a,c;点b,c的三条直线.
(3)如图1-3,p是直线l外一点,a是直线l上一点.过p,a作一条直线;过a作一条射线.
(4)如图1-4,图中国共产党有多少条线段?
五、小结
1.教师提问:(1)本节课你掌握了几个几何概念?
(2)直线、射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本节课应该理解哪几个关键词?
(4)在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时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以完善和补充,并进一步强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指出这三个概念是平面几何的基础.
2.再设问:直线还有什么性质呢?为下节课讲直线的性质埋下伏笔.
六、作业 p.11,1;p.12,3;p.14,1.2.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昆明的雨教案6篇